010-84720001

新聞中心

第八屆中國血壓監測學術會議 | 李燕教授:隱蔽性高血壓降壓治療保護靶器官臨床試驗——ANTI-MASK研究與夜間血壓監測的重要性

發布:歐姆龍醫療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28日

  隱蔽性高血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來院時偶測血壓數據可能不高,需要通過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血壓監測來診斷。據國內眾多研究顯示,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傷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較正常血壓者顯著增加,ANTI-MASK研究作為第一項探索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效果的臨床試驗,首次說明了降壓治療有利于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的靶器官保護。為讓更多臨床醫生知曉隱蔽性高血壓危害,優化隱蔽性高血壓患者治療策略,在第八屆中國血壓監測學術會議期間,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李燕教授特帶來專題報告,解讀ANTI-MASK研究的試驗流程與試驗結果。


 

 

研究背景

第八屆中國血壓監測學術會議

  隱蔽性高血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往往表現為診室血壓正常(<140/90 mmHg),家庭監測血壓偏高(≥135/85 mmHg),24小時動態血壓偏高(≥130/80 mmHg)。隱蔽性高血壓患病率較高,據國際多中心數據顯示,對于未合并糖尿病亞健康人群而言,15-20%左右未接受降壓治療的人群存在隱蔽性高血壓,30%左右已接受降壓治療的人群存在隱蔽性高血壓,且在合并糖尿病人群中隱蔽性高血壓患病率更高。

  隱蔽性高血壓與靶器官損傷相關,且損傷水平與持續性高血壓相似,一項納入332例平均接受降壓藥物治療13年的門診高血壓患者的觀察性研究顯示,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的左室質量指數(LVMI)、頸動脈超聲測量頸動脈最大內膜-中膜厚度(IMT)、生化檢查尿微量白蛋白(U-ALb)均明顯高于高血壓控制組和白大衣高血壓組。(圖1)。

圖1: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的LVMI、IMT、U-ALb水平較高


 

  上海瑞金醫院對高血壓門診1808名未接受降壓治療患者進行研究,對不同隱蔽性高血壓亞型進行探索,結果發現,無論是何種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白天血壓增高、夜間血壓增高、白天和夜間血壓均增高)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腎臟、血管等靶器官損傷(圖2)。


圖2:3種隱蔽性高血壓亞型均與靶器官損傷相關


 

  IDACO研究結果指出,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較高,其靶器官損傷程度及相關的心血管風險明顯高于正常血壓者,且與持續性高血壓患者相似(圖3)。


圖3:IDACO研究結果


 

  近期瑞金醫院結合21項研究探討由家庭或動態血壓監測診斷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結果發現無論是由家庭血壓監測診斷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還是由動態血壓監測診斷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其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均顯著增高,且增幅均為40%-80%(圖4)。 

圖4:家庭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診斷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均顯著增高


  隱蔽性高血壓是否需要降壓治療以及降壓治療能否為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帶來獲益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ANTI-MASK研究作為第一項探索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效果的臨床試驗,首選中國原研ARB(阿利沙坦酯)作為降壓基礎用藥,采用安慰劑對照設計,全程共進行五次動態血壓監測和多種靶器官損傷指標監測,填補了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保護靶器官循證證據的空白。


專家解讀 | 規范檢測,及早診斷,
優化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管理

第八屆中國血壓監測學術會議

  李燕教授:隱蔽性高血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亞型,表現為診室血壓正常、但動態血壓或/和家庭自測血壓升高。既往人群研究顯示,在未降壓治療的人群中,隱蔽性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10-20%,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可高達30-40%。說明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經降壓治療后,診室血壓雖然控制達標,但醫院外面的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并沒有控制正常。國內外的前瞻性人群研究均一致地顯示,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風險顯著高于血壓正常者,表現為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動脈內中膜厚度及僵硬度增加,同時死亡風險及心血管事件也明顯增高。國內外指南均建議對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管理和及時啟動降壓治療,已經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需要考慮加強降壓藥物治療。我們的臨床試驗也說明對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是能帶來獲益的,對靶器官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隱蔽性高血壓患者由于其診室血壓正常,如果不進行診室外血壓監測,容易被忽略或漏診。診室外血壓監測包括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監測。但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往往要去醫院才能獲得機器進行測量。


  隨著家庭血壓計的普及,家庭血壓監測比較方便易行。規范的家庭血壓監測可以發現隱蔽性高血壓。7天監測的家庭平均清晨血壓升高,或家庭平均夜間血壓升高,或家庭全部血壓的平均值升高,但診室血壓正常,就可以診斷隱蔽性高血壓。

 

  亞洲人由于鹽敏感性高,且鹽攝入量也比較高,出現夜間高血壓的風險較高。很多研究顯示,夜間高血壓與患者不良預后密切相關。因此,精準管理夜間血壓水平非常重要,需要加強夜間血壓監測。以前,我們只能通過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去測量評估夜間血壓,隨著血壓測量技術和設備的發展,現在已經有可能采用家庭血壓計進行夜間血壓監測。日本學者進行的相關研究顯示,隱蔽性家庭夜間高血壓(夜間家庭自測血壓≥120/70 mmHg,平均清晨和夜間血壓< 135/85 mmHg)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


  通過家庭血壓監測設備測量的夜間收縮壓,是心血管事件的顯著預測因素,且不受診室血壓和家庭清晨血壓的影響。2017年的一項薈萃分析提示,家庭自測血壓設備和動態血壓監測儀監測的夜間血壓水平大致相同,因此專家組建議,采用動態血壓監測的夜間高血壓定義,即夜間血壓≥120/70 mmHg,用于診斷家庭夜間高血壓。

 

  這些研究說明,采用特定的家庭血壓計來監測夜間血壓水平也是一種準確、有臨床意義的夜間血壓監測方式,可以用來篩查診斷夜間高血壓。因此,應該通過患者教育讓更多的患者學會正確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從而知曉自身真實的血壓水平,及早發現高血壓問題,及時就醫,把家庭血壓控制正常。
 

  目前通過準確性驗證的家庭夜間血壓計,一般的設置是,在上床睡覺后2、3、4小時各測一次,或者在固定的時間點如凌晨2、3、4點測量,一般一個晚上測量3次,連續測量7天。夜間血壓控制正常,進行長期隨訪的情況下,每周測量1-2個晚上即可。當然,因為家庭夜間血壓測量是一個新技術,相關設備還未在中國上市,應用還比較局限,目前對家庭夜間血壓測量的時間點和頻率還沒有統一的推薦。
 

 

  患者在夜間測量血壓也應注意環境等因素,如夜間室內溫度、測量姿勢等。為確保夜間血壓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患者應選擇經過準確性驗證的電子血壓計,以正確的方法進行血壓測量??紤]到夜間讀數和記錄的不便,用于夜間血壓監測的電子血壓計以能自動記錄并傳輸數據至網絡平臺的設備為佳。

 

更多內容請查閱第八屆中國高血壓監測學術會議,鏈接:https://mudu.tv/live/watch/mview/mnbe0p7m

轉載自:Clinic門診新視野


版權所有@歐姆龍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5001679號-1 藥監局備案號(京)-非經營性-2014-0079    技術支持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991號

女人性高朝床叫视频在线